常州羅浮宮瓷磚銷售-庫存爆倉?客戶找不到貨?瓷磚行業為何會這樣?
-
一方面是廠家、經銷商的倉庫里堆滿了貨,長時間賣不出去,另一方面卻是客戶想要的品類、花色,廠商常常沒有庫存,送上門的訂單白白流逝。顧客的需求多元而又善變,產品經理、研發人員不時跑市場、跑終端,想要摸準需求變化的脈搏,可開發出來的新品仍舊趕不上市場變化的速度。自動化、智能化的快速迭代,讓生產一線的員工越來越少,但隨著企業規模的增長,大量員工依然整天忙碌在各部門之間繁瑣的流程當中……
一、傳統的管理方式正在失靈,數字化的浪潮撲面而來
不管你承不承認,一場巨大的數字化革命,正全面滲透到我們工作、生活的每一個角落。數字化,正成為最基本的商業生態,成為企業當前轉型升級、高質量發展當中首當其沖的一道關卡。不是你想不想數字化,而是以多快的速度、何種方式來實現數字化。否則,就會被時代的潮流所吞沒。
有人說,未來的企業只有兩種:要么是數字化的原生企業,要么成為數字化重生或轉型的企業。
相比那些原生的數字化企業,陶瓷企業的數字化之路可以說是起步晚、進度慢、過程難。但唯其艱辛與曲折,才有更大的增長空間。數字化,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賦予陶企高增長價值的可能,而持續蔓延的疫情,則進一步加快了數字化轉型的速度。
電商、直播、網紅、短視頻、線上陶博會、柔性生產、高端定制、智能倉庫、大數據智能制造中心……陶瓷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已在路上,但還僅僅只是一個開始。
工業時代和數字時代,最大的不同在于,前者是以產品為中心,后者是以顧客為中心。顧客的需求變化正成為行業變化的風向標。
建陶行業當前正處于“產品為中心”向“顧客為中心”的過渡階段,甚至有不少企業還停留在以“產品為中心”的階段,沉醉于產品戰、價格戰、渠道戰。要知道,消費階層、需求、方式的變化,使得消費端的數字化遠遠走在產業端和供給端的前面。舊思維適應不了新市場。對于陶瓷企業而言,沒有數字化,你對市場的感知、捕捉與應變能力,只能是盲人騎瞎馬,永遠比競爭對手慢半拍。
二、一切業務數字化,一切數字業務化,這是數字化的必然目標
一張工卡,可以滿足員工在企業內部打卡、就餐、門禁等所有的業務與通行;一行溯源碼,可以追溯每一片瓷磚的生產班次、銷售區域和消費客戶;一個智能倉儲系統可以打通所有生產基地、區域中心、經銷商之間的倉庫物流信息;一個覆蓋終端門店和廠家的訂單系統,能夠精準掌握顧客的需求與偏好,使得每份排產計劃都是按需下單而非根據市場預測先產再銷;讓數據多跑路,讓審批更便捷;數字化,讓企業內部、廠商之間、顧客與銷售人員之間的溝通變得更高效、更輕松……
魯一說:“對于一個企業來說,數字化轉型及其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就是:如何去滿足海量的、碎片化的、實時的、多場景的顧客需求?!?/span>
在家居、建材裝飾領域,那些從原生的數字化蛻變而來的企業,或者數字化先行轉型的企業,比如歐派、索菲亞、尚品宅配等家居類定制企業,還有齊家網、土巴兔等互聯網裝修公司,其數字化水平均遠高于陶瓷行業,同時,這兩個行業又都屬于家裝行業,因此,陶瓷企業的數字化,不妨先從與之相關聯的這兩個行業學習開始。
數字化驅動企業成長的本質在于幫助企業實現“價值增值”。陳春花教授在調研數十家企業數字化轉型實踐之后,總結出了一套企業數字化轉型的AIRS模型,即觸達終端、集成功能、重構場景、共生價值。有興趣的企業管理者,不妨找來一探究竟。
數字化的目的,不是為了獲取一大堆的數據,也不單單是為了技術升級,而是通過數字化,更好地服務于顧客。
這種服務,首先使企業從“制造”型向“制造+服務”型轉變,最終成為一家“現代服務”型企業,使企業、經銷商、品牌運營商,每一個系統、每一個部門都能全范圍、更便捷地連接終端、連接顧客,“人即服務,讓每一個企業員工都能成為企業服務的窗口”,把滿足顧客的需求作為企業價值創新和業績增長的動力。
其次,通過數字化,消除廠家、經銷商、分銷商等系統內各方利益的障礙與鴻溝,讓每一位參與者都能成為數字化轉型升級的獲利者和價值共生者。
- 返回首頁 打印 返回上頁 下一篇